六十甲子纳音是一种从先秦经历朝历代传承的择时术之说,所谓择时术是指一种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和时辰的好坏来判断吉凶祸福的方法。六甲纳音具有由阴阳五行合流与律(音律)历(历法)合体为标志的时代特征。
在我国历法里,每个月对应一个音律,用来制定天文历法,并且用来做全国度量衡标准,故史书中有“律历”的章节,比如《汉书・律历志》。每个音律对应一个地支和五行,因而“纳音”就是按照五行规则,把地支纳入天干轨道,形成阴阳合历。这也是纳音名称的来历之一。
六十甲子是基本的纪年方法,从甲子乙丑起至壬戌癸亥止,称为“一个甲子”。每个流年,由一天干和一地支组合而成。六十甲子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每一行纳于十二地支,形成六十个纳音。其中,每个五行细分成六种,一共三十个纳音五行,每两年为一相同的纳音五行。六十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六十甲子纳音
六十甲子与纳音的关系经推衍后,被固定下来,为了方便记忆,古人还编了一个《六十甲子纳音歌》,如下所示: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按照甲子乙丑至壬戌癸亥的顺序排列,我们可以看到五行的排列是无序的、不对称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花甲子的“花”。于是,后人总结出有序的、对称的排列方式如下:
甲戌乙亥山头火,丙申丁酉山下火,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寅癸卯金箔金,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戌丁亥屋上土,戊申己酉大驿土,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寅乙卯大溪水,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戌己亥平地木,庚申辛酉石榴木,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寅丁卯炉中火,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戌辛亥钗钏金,壬申癸酉剑锋金,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寅己卯城头土,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戌癸亥大海水,甲申乙酉泉中水,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寅辛卯松柏木,壬子癸丑桑柘木。
这种排列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五行的顺序,分布是有规律、对称的。天干是按照甲乙……顺时针排列的,地支却是按照亥戌……逆时针排列的。它完全符合并印证了《周易》所说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五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六种具体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六十甲子纳音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呢?
推算过程
方法一:太玄数计算法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四数终。大衍之数为49,五行序数: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它们来源于河图的生数与成数。大衍之数减和余数为几,就对应哪个五行,再用五行生得年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判断属性。
这里的“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当属四”,就是太玄甲子数。为什么这样规定呢?
太玄甲子数是西汉扬雄在《太玄经》中披露出来的,他在手稿中给出了太玄数理论依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篇,有太玄甲子数的完整内容。
《太玄经》曰:“子午九者,阳起于子,讫于午。阴起于午,讫于子。故子午对冲,阴阳二气之所起也。寅为阳始,申为阴始,从所起而左数,至所始而定数。故自子数至申,数九,自午数至寅,亦九,所以子午九也。丑未对冲,从丑数至申,数八,自未数至寅,亦八,所以丑未八也。寅申对冲,从寅数至申,数七,自申数至寅,亦七,所以寅申七也。卯酉对冲,从卯数至申,数六,自酉数至寅,亦六,所以卯酉六也。辰戌对冲,从辰数至申,数五,自戌数至寅,亦五,所以辰戌五也。巳亥对冲,从巳数至申,数四,自亥数至寅,亦四,所以巳亥四也。”
因为阳气在子生起(阴极阳生),在午终止。阴气在午生起(阳极阴生),在子终止。寅是阳气开始的地方,象征着阳气开始发动,万物复苏;申是阴气开始的地方,象征着阴气开始积累,万物收敛。所以从所起而左数(顺数),到所始而成定数。阳在子生起,在寅开始发动,在申彻底结束,故从子数到申,刚好是9个数,阴在午生起,在申开始发动,在寅彻底结束,故自午数到寅,也刚好是9个数,因此子午为9。
根据地支相冲原则,子与午相冲,丑与未相冲,从丑数至申,刚好是8个数,自未数至寅,也刚好是8个数,所以丑未为8。余下的同理。
《太玄经》又曰:“甲己九者,甲起甲子,从子故九。己为甲配,故与甲俱九。乙起乙丑,从丑故八。乙配于庚,与庚俱八。丙起丙寅,从寅故七,辛配于丙,与丙俱七。丁起丁卯,从卯故六,丁配于壬,与壬俱六。戊起戊辰,从辰故五,癸配于戊,与戊俱五。支有十二,以对冲同数,故自九至四。干唯有十,以配合同数,故自九至五。”
在六十甲子中,天干甲从甲子起,天干甲从地支子,故其数为9。甲己共宗合化土,形成中正之合,故与甲都是9。天干乙从乙丑起,天干乙从地支丑,故其数为8。乙庚同道合化金,形成仁义之合,故与乙都是8。天干丙从丙寅起,天干丙从地支寅,故其数为7。丙辛为朋合化水,休戚与共,故与丙都是7。余下的同理。
大衍之数出自《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音同太,“衍”通演,推演的意思,就是推演天地万事万物用的数。至于为什么用49,以后我们再讨论。
知道了太玄数的来历,也知道了大衍之数,就可以推算六甲纳音了。
甲子乙丑海中金:甲9子9,乙8丑8,9+9+8+8=34,49–34=15,天干只有十个,所以再减去10,余5,五行序数为土,土能生金,所以甲子乙丑与“金”相关。很显然这种相关是根据五行生克推演出来的。
子属水,为湖为海,又为水旺之地,而且金死在子,墓在丑,水旺而金死,故曰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丙7寅7,丁6卯6,7+7+6+6=26,48–26=22,再减去20,余2,五行序数为火,所以丙寅丁卯与“火”相关。
在十二地支中,子为阳气的开始,为一阳,所以丑为二阳,寅为三阳、卯为四阳,一直到巳为六阳。到了午阳极而转阴,为一阴,丙寅丁卯得了三阳四阳之地。而在五行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火为阳又在三阳四阳的位置上,同时寅木卯木又生火,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丙寅丁卯炉中火。火长生在寅,沐浴在卯,但丙寅是自生之火,丁卯是败火之地。
戊辰己巳大林木:戊5辰5,己9巳4,5+5+9+4=23,49–23=26,再减去20,余6,五行序数为水,水能生木,所以戊辰己巳与“木”相关。
辰为土,为原野,巳为火,为六阳,木至此则枝繁叶茂。木衰在辰,病在巳,戊辰是自衰之木,己巳是自病之木,但遇到戊己土,则生机勃勃,茂盛强大,以茂盛之木而居原野之间,故曰戊辰己巳大林木。
余下的依此类推。
方法二:同类娶妻,隔八生子(律吕相生法则)
所谓同类,指的是相邻两组天干五行相同的干支,比如甲子和乙丑相邻,天干五行都属木,又比如丙寅和丁卯相邻,天干五行都属火,这就是同类,也叫同位。
而娶妻,指的是天干地支各有阴阳,但纳音五行相同,要配在一起。比如甲子属阳,乙丑属阴,虽阴阳各异,但纳音五行都是金。
所谓隔八,就是按照六十甲子的顺序顺数8位,比如从甲子数到壬申中间刚好相隔8位。
而生子,就是纳音五行相同,经过三元一周期后生出另一种干支。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每一种五行都有三个周期,分为上元、中元和下元。比如甲子娶妻乙丑,为上元金。从甲子往后数8位是壬申,壬申娶妻癸酉,为中元金,那么壬申就是甲子乙丑所生之子。从壬申往后数8位是庚辰,庚辰娶妻辛巳,为下元金,那么庚辰就是壬申癸酉所生之子。至此甲子乙丑海中金,壬申癸酉剑锋金,庚辰辛巳白蜡金,三代金,三元循环完成。
音律从金而来,故以金为起始点,干支从甲子开始,故以甲子对应五行金,是纳音的起始点。
五行流转的顺序,是以西方金为起始点,逆转至南方火,然后至东方木,接着至北方水,最后至中央土,五行轮回后再至西方金。熟悉的小伙伴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依据的正是河图洛书的方位。
从庚辰往后数8位是戊子,按照五行流转的顺序,金之后就是火,所以戊子纳音为火,戊子就是庚辰辛巳所生之子,戊子娶妻己丑为上元火。从戊子往后数8位是丙申,丙申就是戊子己丑所生之子,丙申娶妻丁酉为中元火。从丙申往后数8位是甲辰,甲辰就是丙申己丑所生之子,甲辰娶妻乙巳为下元火。至此戊子己丑霹雳火,丙申丁酉山下火,甲辰乙巳覆灯火,三代火,三元循环完成。
从甲辰往后数8位是壬子,按五行流转顺序,火之后是木,所以壬子纳音为木。壬子娶妻癸丑为上元木,从壬子往后数8位是庚申,庚申娶妻辛酉为中元木,从庚申往后数8位是戊辰,戊辰娶妻己巳为下元木。至此壬子癸丑桑柘木,庚申辛酉石榴木,戊辰己巳大林木,三代木,三元循环完成。
余下的依此类推。
到这里,有人会问为啥是“隔八生子”呢?
这是因为其来源于五音十二律的律吕相生法则。有点音律知识的小伙伴很容易理解,宫商角徵羽为五正音,是五个全音,相邻两个全音之间刚好相差一个八度。每两个正音之间生有十二音律,也就是说一个正音过了八度之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正音。
#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微头条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