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的组织,如果从史料记载来看的话,有具体记录的历史,就得从周代开始说起,西周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有规模的组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组织有一个总设计师,他的名字叫周公旦。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鲁周公世家》
西周的开创者是周武王,是他带领周人推翻了商朝,而周公却是这个王朝真正的缔造者,因为武王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制度,确立国家秩序就去世了,继位的成王年纪幼小无力控制局面,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周面临着倾覆的危险。这时候西周的命运掌握在了周公旦的手里,作为组织的当家人,周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成王这个董事长也要听从他的安排。
在西周建立之初,西周以天命作为一个宣传的手段,用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可以作为一个西部弱小的国家击败商王朝。因为无论从人口的数量上,文化的繁荣上,还是武力的强大上来看,周都不如他的对手商王朝,可是偏偏就是周最后取得了胜利,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周人给出的理由是天命,这个“天命”可以具体解释为:上天在芸芸众生之中寻找品德好的、有能力的人,赐予他们天命,让他们管理天下;天命原来掌握在商人的手里,但是他们不施行仁政,没有做好统治者该做的事情,因此上天收回了他们的统治权。周人把一切说成了是上天的安排,让西周的百姓和士兵有信心去打一仗,尽管在我们看来,这场战争似乎是以卵击石,没有什么获胜的可能。
精神上的必胜信念,激励着周人向强大的商王朝发起了挑战,这个天命的说法让周人获得了勇气和力量。至于这个说法商人是不是相信,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最后周人取得了胜利,到了这个时候,商人也只好认同周人天命的说法。他们失败了,他们被弱小的周人击败了,正所谓“成王败寇”,周人获胜的事实说明了他们承接天命的合法性。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史记·鲁周公世家》
武王去世以后,由周公和召公两个人共同辅佐成王。而周公作为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以至于招致他兄弟们对他的猜忌,认为他会取代成王的位置,也就是有不臣之心。面对质疑,周公首先获得了召公的理解和支持,他表示天下是周人之天下而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周人取代了商人继承了天命,因此,自己代表了全体周人的利益和福祉。我这是个苦差事,为了周人这个集体,为了西周这个组织,就要在确立了承接天命的合法性之后,设计出组织机构来,这样组织才能更好的运作下去。
周公和召公说的核心意思是自己不是独裁者,成王也不是独裁者,这个周人建立的组织里成王是董事长,自己是总经理,自己辅佐成王治理天下,是为了维护由周人代替商人所承接了天命。
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
但是靠天命是不能治理国家的,西周的疆土扩大了很多倍,靠以前的办法没办法管理了,这就需要改变管理的方式。组织结构变复杂了,对应的管理手段也需要变化,周从西周到东周,一共传承了八百年,靠了什么手段呢?分封制,简单点就是开了很多家分公司,他们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的下臣,但是具体到诸侯国的治理却有各自的办法,周天子连接诸侯的办法是通过亲情,最初的诸侯都是宗室之后。但是感情这件事,如果长久不见面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也是周运行了八百年以后破产的重要原因。
这些诸侯最开始都得到了周天子的扶植,他们都从从总公司获得了大量的援助,因此开始的时候,他们对于周天子这个总公司依赖性很强,但随着诸侯势力的一天天做大,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对于周天子领导的总公司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了,这样一来,他们还要向周天子纳贡,但是得不到回报,于是对于总公司的意见越来越大,所谓的天命也就不在周天子的手里了。这个天命换了一种形式,到了春秋时期,称霸成为了主旋律,春秋五霸通过获得周天子的授权,享有了盟主的权力,承接了本来属于周人的天命,周天子靠着这种方式,继续延续周天子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地位,实际上这个总公司已经变成了名义上的,他的存在只能依附于强势的诸侯,地位也越来越低。
从那个时候开始,历朝历代都会为自己上位说是承接了天命,具体承接天命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秦人的祖先是五帝中的颛顼;刘邦的真龙之子,有天子气,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的玄孙;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本质是什么?承接天命为自己找到上位的合理理由。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