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0的母亲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行列了,值得高兴的是她老人家的身体一如既往的健康硬朗。
时光难倒流,岁月不饶人。母亲毕竟上了年纪,尤其是这几年眼花的尤为厉害。老人家刚退下来的那几年看书、看报纸非常得轻松,现在戴着老花镜都倍感吃力,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发想性格开朗的母亲渐渐变的沉默了,不在像以前那样主动和我们聊天了。在我们聊天的空隙,她老人家通常看着电视愣神,就连出门打牌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我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母亲近期的精神状况我和爱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已出嫁的妹妹也经常时不时的回家陪她老人家说说话,逗逗乐。可等我们一忙碌起来,她老人家又恢复了原先状态,变得沉默起来。
母亲心情的转变是在一次踏春之后。
记得新年开春之后的一天,我们在和母亲聊天提到时下大卖的野菜时,母亲突然来了兴致,她老人家当场提议去挖荠菜,我连忙联系远在乡下的岳父岳母,询问当下地里野菜的生长状况。在将一切打听清楚,略做准备后,母亲、爱人和我一起即兴奔赴岳父岳母家。
听着车内舒缓的音乐,望着道路两旁绿油油一望无垠的麦田,母亲的话语渐渐多了起来。她老人家感慨的给我们讲起当年种麦子、浇地、施肥的事儿,一旁的爱人由于从小随二叔从军离家,没有接触过农活,所以听得入了神,她不时地插话问一下有关麦子生长期间的管理问题,不知是故意还是忽略,爱人所提问题幼稚的可笑,比如当她问到浇地是否用自来水时,引得母亲哈哈大笑起来。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岳父岳母家。稍作寒暄后,我们便拿着铁铲、袋子奔赴村头早已“踩好点”的菜地。
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在田野上,绿油油的野菜和小草混杂在一起,它们纷纷舒展着筋骨迎风起舞,那婀娜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顿时迷花了眼。一到了地头,看着地里生长着的各样野菜和小草,我和爱人傻傻的站着,搞不清哪是荠菜哪是野草,在我们看来,区别不是很大。它们小小的、嫩嫩的,一簇簇的分布在田间,就像幼儿园的孩子在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家长的到来。
就在我们不知所措、踌躇不前时,只见母亲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她老人家浑身洋溢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精气神,老人家大踏步的走进菜地,蹲下身,移动着往前,一颗颗荠菜就被她老人家挖了出来。其手法纯熟、认知准确让我们不禁瞠目结舌,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方便袋。看她老人家兴致勃勃的劲头,可一点儿都不像上了年纪的老人。
“还愣着干什么,快挖啊!”也许看到我和爱人在一旁发呆,母亲将一颗荠菜丢进袋子里后对我们喊道。
“妈,我,我们不认识哪个是荠菜,要不您教教我。”爱人不好意思地对母亲说。“嗨,这些年白吃了那么多荠菜水饺。”母亲嗔怪的对我们说到
接下来,母亲教我们辨别完荠菜后就站在一旁指挥,我和爱人则蹲着在地里挖野菜。
“哎,你咋把荠菜和婆婆丁放在一块了!”“嗨,我刚才怎么教的你,光记着吃了,一转眼就忘了”“哎,那是白毫,刚才不是说了吗,叶背上有白毛的不是荠菜”“记住,一颗荠菜的叶子有嫩绿色,有的还带有紫色,叶边有小刺,叶齿顺生的,拔的时候顺手;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叶片也是嫩绿色,但不会有紫色的,叶边缘带有尖齿,边缘的缺口很深,叶上没有小刺,叶齿逆生,拔的时候有逆手感。都记住了吗?……”母亲洪亮的声音在田野里一次次响起,因为每一次我和爱人都会给她老人家一个“惊喜”——又挖错了!
当耳边传来母亲嗔怪的声音,感受着她老人家的精神状态,我不禁一阵恍惚。就在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站在讲台上的母亲。母亲挺直了身板,一会转过来看看我挖的野菜,一会儿又踱过去指点着爱人挖荠菜,就像当年她老人家在课堂上巡视着孩子们的作业;那一刻,母亲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浑然忘记了自己已年近古稀;那一刻,我仰视着母亲愈发挺直、高大的背影,眼睛不禁湿润了。我知道,那个曾经坚强、自信的妈妈又回来了!
我和爱人笨拙的、乱挖一通的状态,逗得母亲哈哈大笑起来。田野里顿时回荡起母亲愉悦的笑声,她老人家笑的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爽朗……
笑声感染了和煦的微风,微风轻轻扬起,将母亲的笑声送出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