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诗词62 内容: 1. 儋耳/苏轼《75》《93》《190》《270》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①,快意雄风海上来②。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③。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④。 【主题】表达得诏书后的欣喜之情,抒发风烛残年、万念俱灰的感慨。 【备注】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内迁廉州之前所写。 【注释】①雌霓:双虹并出时色淡者为雌霓;喻小人。 ②雄风:凉爽的风;喻王命。 ③除书:拜官的诏书。 ④一壑能专:指占有一块地得以隐居即可。 专:占有。 万事灰:一切丧气的事。 2.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65》《52》《40》《190》《270》《76》《428》《577》《576》参横斗转欲三更①,苦雨终风也解晴②。 云散月明谁点缀③,天容海色本澄清④。 空余鲁叟乘桴意⑤,粗识轩辕奏乐声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主题】表现北归的兴奋之情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 ②苦雨:久雨不停。 终风:大风,终日刮风。 ③点缀:晋代司马道子认为月色好,谢重则认为不如有云彩点缀。 道子笑“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想把天空也弄得污秽啊”。 ④天容句:自己像大海本色一样清白。 本:本来。 ⑤空余句:被流放到海外,并非想像孔子那样为了传道。 鲁叟:孔子。 桴(fú):筏子。 ⑥粗识:粗略知道;反语,指熟悉。 轩辕奏乐声:形容涛声,也指老庄玄理。 轩辕:黄帝。 3. 雪后书北台壁/苏轼《75》《93》《497》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①。 但觉衾裯如泼水②,不知庭院已堆盐③。 五更晓色来书幌④,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⑤,未随埋没有双尖。 【主题】描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注释】①严:寒气凛冽。 ②裯(chóu):单被。 ③堆盐:积雪。 ④书幌:书窗的布帘。 ⑤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4. 雪后书北台壁/苏轼《75》《497》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①,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②。 老病自嗟诗力退③,空吟《冰柱》忆刘叉。 【主题】写雪后之景。 【注释】①冻合句:原野之屋像玉楼,地若银海,冷得皮肤起粟,雪后的阳光摇曳,使人目眩眼花。 ②宿麦:麦子。 ③老病句:我笔力大不如前,只得空自磋叹,聊吟诵唐代刘叉《冰柱》诗自慰。 5. 寻春/苏轼《66》《75》《36》《119》《196》《349》《67》《497》《585》《595》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①,事如春梦了无痕②。 江城白酒三杯酽③,野老苍颜一笑温④。 已约年年为此会⑤,故人不用赋招魂⑥。 【主题】表达身处逆境依然超然旷达的心情。 【备注】原题目《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40》去作旧。 【注释】①有信:有信用。 ②了:完全。 ③江城:黄州。 ④温:温暖可亲。 ⑤已约句:已和朋友约定年年东门踏青聚会;即安心贬谪之地。 ⑥赋招魂:宋玉作《招魂》讽刺怀王不用屈原;指不用朋友们为自己呼吁奔走。 6. 竹阁/苏轼《75》《93》海山兜率两茫然①,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②,苍龙犹是种时孙③。 两丛恰似萧郎笔④,十亩空怀渭上村⑤。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⑥。 【主题】通过写竹阁及竹,抒发对白居易崇仰之情和孤独之感。 【备注】竹阁为白居易任杭州知州时所建。 【注释】①海山:仙山。 兜率:即兜率天,指死后所登的天界。 白居易“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②白鹤:乐天离开杭州,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 ③苍龙:竹。 ④萧郎:善画竹的箫悦。 ⑤渭上村:代指写过《退居渭上村》的白居易。 ⑥病维摩诘:指白居易。 7.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75》《82》《91》《93》《190》《196》《270》《428》《76》《71》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①。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主题】赴杭途中由颍入淮初见淮山时作。 【备注】《139》《349》长淮作平淮。 【注释】①短棹:船速慢。 8.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75》《93》《139》《205》《505》《577》七千里外二毛人①,十八滩头一叶身②。 山忆喜欢劳远梦③,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④。 便合与官充水手⑤,此生何止略知津⑥。 【主题】描写行船的情景及晚年被贬谪的凄凉。 【注释】①二毛人:头发斑白之人。 ②十八滩:赣江十八个险滩,惶恐滩居其一。 ③山忆句:因思念故乡山水忧思成梦,见到惶恐险滩更加愁泣。 喜欢:错喜欢铺在蜀中;指家乡。 ④石鳞:石上波纹。 ⑤水手:因经过大风大浪,故以之自称。 ⑥知津:识途。 9. 正月三日点灯会客/苏轼《67》《349》《428》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①。 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②。 蚕市光阴非故国③,马行灯火记当年④。 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⑤。 【主题】贬谪他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备注】①正月三日:有的为二月、三月,从文中来看,应为正月。 【注释】①无赖:无奈。 ②药玉船:杭州产的一种酒杯。 ③蚕市:古蜀国名蚕丛,有蚕丝山。 正月初七作蚕市,游蚕丝山,祈求丰收。 ④马行(háng):汴京的一条街,为马匹交易市场。 《438》行(xíng):神名。 ⑤留得句:如寒潮肆虐恐怕到上元节才能见到百花争艳的新春。 上元:正月十五。 10. 狱中寄子由/苏轼《75》《139》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①,十口无归更累人②。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主题】入狱之后自责及对苏辙的怀念。 【注释】①百年句:中年殒命提前偿还前生之债,一家十口从此拖累兄弟供养。 ②他年句:他年雨夜只有你为曾对床盟誓无法实现而悲伤。 11. 狱中寄子由/苏轼《75》《139》《447》柏台霜气夜凄凄①,风动琅珰月向低②。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③。 眼中犀角真吾子④,身后牛衣愧老妻⑤。 百岁神游定何处⑥? 桐乡知葬浙江西⑦。 【主题】一首诀别诗。 【备注】西汉朱邑初任安徽桐城啬夫,广施仁义之心。 临终嘱咐儿子:“我受桐乡百姓的爱戴。 死后一定葬那儿。 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 ”朱邑葬在桐乡的城西,百姓果然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祭拜。 【注释】①柏台:御史台;纠察审处官员之地。 ②琅珰:铃状物。 ③汤火:刑场。 ④眼中句:眼前浮现孩子额角丰盈面相非凡的身影,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⑤牛衣:给牛御寒的草蓑。 汉代王章贫病,卧牛衣中与妻诀别。 ⑥百年神游:死亡的讳称。 ⑦桐乡句:相信我虽然葬在浙江西,也会像朱邑一样为人民所爱。 12. 汲江煎茶①/苏轼《40》《112》《190》活水还须活火烹②,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③,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④,松风忽作泻时声⑤。 枯肠未易禁三碗⑥,坐数荒村长短更。 【主题】写贬谪海南儋州的安闲、无奈而超脱的生活。 【备注】《270》《505》茶雨作雪乳,村作城。 《17》《505》数作听。 【注释】①汲江:从江里打水。 ②活火:猛火。 ③大瓢句: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江中明月入瓮,再用小勺分取入瓶。 春瓮:酒瓮。 皎然“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④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茶渣。 ⑤松风句:似松风怒吼。 泻:倒出。 倒装句。 ⑥枯肠句: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 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禁:承受。 13. 有美堂暴雨/苏轼《71》《139》《52》《190》《270》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①,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②,千杖敲铿羯鼓催③。 唤起谪仙泉洒面④,倒倾鲛室泻琼瑰⑤。 【主题】摹写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注释】①顽云:浓云。 ②潋滟: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③铿:啄木鸟啄木声,指打鼓声。 ④谪仙:李白。 泉洒面:唐玄宗以水洒面使酒醉李白清醒,他挥笔写成《清平调》三首。 ⑤鲛室:鲛人所居之处,此指海。 琼瑰:美好的玉石。 14. 新城道中①/苏轼《139》《146》《270》《71》《414》《505》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③,煮芹烧笋饷春耕④。 【主题】描写山村春景。 【备注】《75》《93》芹作葵。 【注释】①新城:在杭州西南。 ②铜钲:日如圆铃。 ③西崦(yān):西山。 ④饷春耕:给春耕者送饭。 15.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65》《70》《139》《52》《119》《576》《608》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①,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②。 【主题】表达对人生无定的怅然及往事怀恋之情。 【注释】①老僧:指奉闲和尚。 ②蹇驴:腿脚不灵便之驴或疲惫之驴。 16.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①,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17》《93》《135》《139》《270》《584》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②,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主题】描写初春景象,同时在日常生活情形的叙述中,体现友人之情。 【注释】①歧亭:在湖北麻城。 ②稍:渐渐。 决决:水流声。 17. 和董传留别/苏轼《139》《270》《576》粗缯大布裹生涯①②,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④,眼乱行看择婿车⑤。 得意犹堪夸世俗⑥,诏黄新湿字如鸦⑦。 【主题】为苏轼罢官赴汴京,途经长安与董传话话别。 次年赠此诗,表达对董的勉励。 【注释】①粗缯(zēng):粗制的丝织品。 大布:麻制粗布。 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②腹有诗书:喻学业有成。 诗书:《诗经》《尚书》;泛指书籍。 气:外在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③强:坚决。 槐花:唐代槐花落时为举子应试时间,故称科举为“踏槐花”。 ④寻春马:看花的马。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 ⑤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公卿家高车宝马选取佳婿。 ⑥得意:春风得意,黄榜得中。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⑦诏黄:诏书用黄纸书写。 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18. 病中游祖塔院①/苏轼《71》《75》《93》《139》《182》《505》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②。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③。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④。 【主题】表达安闲自在的心境。 【注释】①祖塔院:在苏州虎跑寺。 ②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 白葛: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 ③风轩:通风的窗户。 ④匏(páo)樽:葫芦做的茶具。 19. 江上看山/苏轼《40》《74》《139》《270》《428》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①。 前山槎牙忽变态②,后岭杂沓如惊奔③。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主题】描写路过三峡的情景,表达从眉州赶往汴京的愉悦之情。 【备注】《608》斜、高作如。 【注释】①倏忽:很快。 ②槎(chá)牙:不齐貌。 ③杂沓(tà):杂乱。 20. 望夫台/苏轼《40》《270》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主题】全家游览忠县望夫台所见所感。 21. 宿九仙山/苏轼《75》《93》《139》《270》《497》风流王谢古仙真①,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余汉士②,桃花流水失秦人③。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主题】描写诗人夜宿无量院的情景。 【注释】①风流王谢:风流宰相谢安、东晋元老王导。 ②汉士:竖立着东汉方士左慈等泥像。 ③秦人:桃花源中的秦人,此指王谢等。 22. 九日次韵王巩/苏轼《161》《270》我醉欲眠君罢休①,已教从事到青州②。 鬓霜饶我三千丈③,诗律输君一百筹④。 闻道郎君闭东阁⑤,且容老子上南楼⑥。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⑦。 【主题】描写重阳赏菊,表达诗人年老而乐天的情怀。 【注释】①我醉句:我喝醉美酒想睡觉,君且罢休。 ②青州从事:指好酒。 桓温的主簿善辨酒,称好酒为“青州从事”,因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力直达脐部。 次酒叫“平原督邮”,因平原郡有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 ③饶:添加。 ④诗律:写诗的功夫水平。 筹:等级。 输君一百筹:县令之子胡旦见吕蒙正“挑尽寒灯梦不成”诗句,讥讽“乃是一渴睡汉耳”。 吕甚恨而去。 次年首中甲科,使人寄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胡旦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 既而亦中状元。 ⑤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李商隐常呼令狐绹为郎君。 后来李拜谒而不见,题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更重窥”。 ⑥南楼:指文人集会、吟咏赏乐之地。 太尉庾亮的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 听到楼梯屐声甚厉。 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 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 ⑦明日:指重阳节后。 郑谷“节去蜂愁蝶不知”。 23.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①/苏轼《270》《497》锦里先生自笑狂②,莫欺九尺鬓眉苍③。 诗人老去莺莺在④,公子归来燕燕忙⑤。 柱下相君犹有齿⑥,江南刺史已无肠⑦。 平生谬作安昌客⑧,略遣彭宣到后堂。 【主题】借用张姓名人的典故,使用诙谐的语言讽刺张先老夫少妻。 【注释】①述古:杭州知府陈襄。 ②锦里先生:张先。 杜甫描写南邻“锦里先生乌角巾”。 ③莫欺句:不要欺负身长九尺的张先发眉花白就算年迈了。 杜甫“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④诗人句:用张生与莺莺典故,表达缠绵爱情。 ⑤公子句:徐州太守张建卒,关盼盼独居燕子楼十余年后不食而死。 一说张祜与其妾燕燕。 ⑥柱下相君:秦时张苍主管柱下方书,汉时为相,老而无齿食以乳汁。 ⑦江南刺史:江州刺史张又新“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 以此说明张先老而风流。 一说刘禹锡任江南刺史看上李绅舞女而写“断尽江南刺史肠”。 ⑧平生句:把张先比作西汉安昌侯张禹,而诗人以其弟子彭宣自比,表示自己像戴崇那样无缘入后堂见张先娇妻。 24. 初到黄州/苏轼《65》《75》《40》《139》《270》《453》《481》《76》自笑平生为口忙①,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②,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③,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主题】1080年诗人从不幸遭遇和眼前的处境着笔,反映诗人乐观豁达的天性。 【注释】①为口忙: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谋生糊口;双关语。 ②郭:外城。 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 例:惯例。 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 按照规定宋代官俸部分用压酒布袋抵数。 25. 寄吕穆仲寺丞①/苏轼《93》《71》《75》《270》孤山寺下水侵门②,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③,中郎不见典刑存④。 君先去踏尘埃陌⑤,我亦来寻桑枣村⑥。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①吕穆仲:吕蒙正之孙。 ②孤山句:记得孤山寺下江水浸门。 ③楚相句:见优孟的谈笑,认为孙叔敖未死。 看到您,想起你爷爷的风采。 ④中郎句:蔡邕卒后,孔融与其长得相似的虎贲士卒饮酒。 ⑤尘埃陌:指京城的路。 ⑥桑枣村:指产枣的密州。 ⑦灰心句:化用裴度“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 26.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苏轼《34》《194》东坡先生无一钱①,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②,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③,谈空说有夜不眠④。 忽闻河东狮子吼⑤,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⑥,饮酒食肉自得仙⑦。 平生寓物不留物⑧,在家学得忘家禅⑨。 门前罢亚十顷田⑩,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主题】1085年苏轼离开黄州,谋求回常州居住。 在黄州数年,尚未见过近在蕲州居住的吴德仁。 此诗向吴德仁致意,表示将来必能握手相见,畅叙平生。 【注释】①无一钱:不名一文。 ②黄金句:《史记》所载汉方士语“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③龙丘居士:指陈慥。 ④谈空说有:讲论佛学。 ⑤忽闻句:苏轼善意地嘲笑陈慥学佛未领会其真义。 河东:指陈慥之妻,姓柳。 杜甫“河东女儿身姓柳”。 狮子吼:佛教传释迦牟尼初生时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 苏轼用此两个典故,戏言陈慥与妻子都学佛,却没有妻子领悟得精深,此处无惧内之意。 ⑥濮阳公子:指吴德仁。 ⑦饮酒句:吴德仁不似苏轼学道陈慥学佛,却自然达到高境界。 ⑧寓物不留物:欣赏外物,但不贪恋外物和被外物所役。 ⑨忘家禅:即在家修炼如出家。 ⑩罢亚:稻穗实多而摇动貌。 行缠:裹腿;与布袜均为轻便的装束。 稽山句:当年曾去蕲州,未见到吴德仁。 贺老:贺知章,东坡以归居会稽的贺知章自比。 李白“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兴尽:指王子猷夜雪访戴安道事。 颜平原: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此用颜真卿比陈季常。 元鲁山:元德秀,曾为鲁山令。 以元德秀比吴德仁。 铜驼句:开玩笑地说世事变化急速,以后与吴德仁定当相遇。 握手:典出《后汉书》“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蓟子训),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27. 於潜僧绿筠轩/苏轼《75》《52》《91》《270》《497》《498》《595》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主题】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 【备注】《105》《497》不可居无竹。 《93》士俗作俗士。 《369》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注释】①於潜:临安旧县名。 ②士俗:王徽之酷爱竹子,借住友家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答“何可一日无此君”。 ③似高句:像高论还像痴话。 ③④此君:指竹。 大嚼:曹丕《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jiáo),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世间句:世间哪有升官发财成仙三者得兼的好事? 扬州鹤:十全十美的代称。 28.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苏轼《93》《177》《243》《531》《57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①。 时见幽人独往来②,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主题】反映政治上的失意和孤独。 【主题】①漏断:漏壶里的滴水已止,表示夜将尽。 ②幽人:幽居之人。 ③省:察觉、理解。 29. 浣溪沙/苏轼《52》《93》《599》蔌蔌衣巾落枣花①,村南村北响缫车②。 牛衣古柳卖黄瓜③。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④。 敲门试问野人家。 【主题】描写徐州的农村生活。 【注释】①蔌蔌:纷纷下落貌。 ②缫一作缲:即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缫车:纺车。 ③牛衣:蓑衣。 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汉书》“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④漫:很。 30. 浣溪沙/苏轼《243》《317》《446》《495》《497》《498》《531》《578》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主题】此词洋溢生命的活力,反映作者热爱生活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注释】①南山:在泗州东南。 媚:美好。 使动用法。 晴滩:初晴的十里滩。 洛:洛涧。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春盘:古人立春时把蔬菜水果装盘馈赠亲友。 清欢:清雅闲适之乐。 31. 水调歌头/苏轼《5》《146》《17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①,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 起舞弄清影③,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④,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主题】表达中秋夜思念兄弟的情怀。 【备注】《50》又恐作唯恐。 【注释】①归去:回到月宫。 ②胜:承担、承受。 ③弄:赏玩。 ④不应句:(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何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⑤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⑥婵娟:指月亮。 32.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苏轼《85》《93》《462》《495》《497》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②,窗户湿青红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④: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⑤。 堪笑兰台公子⑥,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⑦,千里快哉风。 【主题】表现身处逆境,泰然处之的精神。 【备注】水调歌头: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注释】①张偓佺:张梦得。 ②作:建造。 ③湿青红:漆色鲜润。 你特意窗户涂上新的清油朱漆;《462》解释为推开窗户水色山光迎面而来。 认得:体会到。 ④醉翁:欧阳修。 ⑤白头翁:指老船夫。 ⑥堪笑句: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兰台公子:指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刚道:偏要,硬说。 ⑦一点句:只要具备志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享受到快意的千里雄风。 33. 蝶恋花·春景/苏轼《50》《52》《112》《212》《57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①!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主题】叹息时光流逝,表达莫名的烦恼。 【注释】①天涯句: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3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5》《64》《146》大江东去,浪淘尽①,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③。 【主题】抒发功业未成的感慨。 【备注】《146》认为:小乔初嫁了,不符合词谱“六四五”的句式。 据明代梅庆生《苏东坡全集》记载应为“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 然草书“正”“了”明显不同。 【注释】①淘:冲洗。 ②故国神游:倒装句;梦境中游历古战场。 ③酹江月:洒酒酬月,寄托情思。 35. 鹧鸪天/苏轼《93》《102》《208》《361》《462》《497》《533》《578》林断山明竹隐墙①,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②,又得浮生一日凉。 【主题】描绘黄州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隐隐有贬谪之凄凉。 【备注】词牌《鹧鸪天》源自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注释】①断:尽。 ②殷勤:有劳,劳驾。 36.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72》《52》《78》《93》《495》《500》《578》《599》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 夜阑风静縠纹平②。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③。 【主题】表达想早日摆脱贬谪,获取精神自由的愿望。 【备注】苏轼作此词后,人传他驾舟而逃,郡守徐君猷怕走失罪人,急忙去找,见其醉而未醒。 【注释】①营营:为利禄竞逐钻营。 ②縠(hú)纹:绉纱,喻水波细纹。 ③寄:寄托。 37. 少年游·润州作/苏轼《93》《177》《243》《319》《497》《532》《599》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①,分明照、画梁斜。 【主题】假托妻子在杭州思己之作,表达夫妻恩爱之情。 【注释】①姮(héng)娥:嫦娥;此指月。 38.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50》《93》《52》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②。 酒酣胸胆尚开张③,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④,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⑤,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时值西夏战事正紧,表达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 【注释】①老夫:时年38岁。 ②看孙郎:以孙权自喻。 ③酒酣句: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④持节句:像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 ⑤会:定将。 3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72》《52》《50》《59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主题】悼亡妻之诗。 【备注】王氏死于1065年,此词写于1075年。 40.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苏轼《72》《52》《50》《361》《49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④,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⑤。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⑥,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主题】咏杨花之作。 【注释】①次韵:用原作之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人名。 ②从教:任凭。 ③无情有思(sì):杨花看似无情却有愁思。 ④娇眼:柳叶像美人娇媚的眼睛。 ⑤缀:连结。 ⑥春色句:把代表春色的杨花分三份。 春色:代指杨花。 4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50》《93》《150》《177》《495》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①,且将新火试新茶②。 诗酒趁年华。 【主题】登台所见,寄寓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注释】①故国:指故乡。 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42. 定风波/苏轼《5》《72》《52》《177》《21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主题】途中遇雨而产生的人生感悟:遇挫折泰然处之。 43. 定风波·重阳/苏轼《371》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①。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②,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主题】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美景。 【备注】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注释】①涵:容纳,倒映。 初:第一次,刚刚。 ②但:只是。 酬:酬谢。 ③云峤(qiáo):耸入云霄的高山。 ④牛山:在山东淄博。 44.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77》《93》《495》《585》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付,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①,天应乞与点酥娘②。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③。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主题】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赞颂其美好情操和高洁的人品。 【备注】《497》天应乞与作天教分付。 《578》尽道作自作【注释】①琢玉郎:俊朗的男青年。 ②乞:赐给。 点酥娘:肤如凝脂光洁细腻的美女。 ③炎海:喻酷热。 45.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93》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①,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②,明日黄花蝶也愁。 【主题】上阙写楼中远眺情景 发布时间:2025-05-03 03:01:06 来源:叶翁网 链接:https://www.yeweng.cn/essay/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