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雄安的土语系列动物类之鸟类的叫法 内容: 1,家禽常见的就几样,列举一下。 鸡(母鸡称“草鸡”)、鸭、鹅(土音ne2)、鸽、等,也有养火鸡及鹌鹑的。 大家熟知,亦无太多相关的土语,就点到为止吧! 2,野禽(本地常见的)本地是人口密集的内陆平原地区,所以野生兽禽种类不算太多,有些不常见或一时想不到的,就由大家留言中指出吧! 下面就开始介绍几种常见的吧! (1),“老戛(jia)”,学名麻雀太常见,太熟悉了,分布广泛,随处可见。 本地人称其为“老jia”,或“老jia贼”,“jia巧儿” 或“老ga”等。 那这个“jia”是哪个字呢? 俺觉得应是据其叫声而来。 用“戛儿”这个字比较合适! 因为‘’戛然‘’的意思就是形容嘹亮的鸟叫声吗。 而很多人大都写成“家‘’,家巧儿”。 至于ga的音只有很少数人用此音,咱就不深究其意了。 想当年贫穷之时,孩子们的‘’弹弓子‘’可大多都是射向它们的。 一是玩,二是为了吃其肉。 反正那时它是“四害”之一,没人管。 搞的它们个个都是‘’神经过敏‘’。 比如,人在其下方经过没什么,来一但你驻足,它是立马飞走;不给你任何‘’犯罪‘’的机会,真是贼的很呐! 唉! 不管怎么说,那个年月,也真是苦了它们啦! (2)“燕子”,学名小燕黑白相间的“外衣”,修长而又尖尖的翅膀,小叉似的尾巴。 可爱模样,人们都叫它春燕儿或喜燕儿。 它比那麻雀更亲近人,一点都不怕 人,只是不愿被人抚摸到罢了。 幼时的儿歌“小燕子,穿花衣……” 相信 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回荡吧! (3)逐木鸟,土名“锛嘚木子”。 是鸟纲鴷形目的一科里的一种。 体长 90~560毫米。 它可以在树上凿孔钩虫,它的嘴巴又长又尖又硬,能一直插进坚硬的木质部,舌头又长又细,长了许多倒刺,表面布满一层粘液,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害虫钩出来。 主要吃隐藏在树干内部的蛀虫(土名木丁子虫,其实它们很多都是什么天牛、透翅蛾、吉丁虫等的幼虫)。 对森林的虫害防治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它被人们称为“森林医生”。 (4)戴胜,原先我也称它“锛嘚木子”。 戴胜体长约30厘米。 嘴细长而略弯曲。 因与逐木鸟体形很相似,总认为它是逐木鸟的一种呢! 不知他它有没有土名,也叫它‘’锛嘚木子’‘吧! 有的地方就叫它为‘’花蒲扇‘’,就是因其头上的扇状羽冠。 那羽冠时而展开,时而闭合的甚是好看。 再加之华丽的羽毛,外观是个极其不错的鸟类。 但是,因为它的窝很臭,而它又时常出没于坟地。 故而被人们误以为它食腐尸,也就认为它是个不吉之鸟了。 其实人们都冤枉它了,其实它是典型的食虫鸟,是益鸟。 它的体羽主要为棕色,两翅和尾大都为黑色,并有白色和棕色横斑。 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 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 是个很不错的鸟。 (5)布谷鸟,土名‘’大咯咕‘’它是大杜鹃科隶属鹃形目的一种。 每到快麦收的时候就会出现,所以人们看到它就知道快麦收啦! 总是喜欢单独活动,很少成对,更没见过成群的。 我没怎么见过印象不深,只对它的声音熟悉。 鸣声响亮、清沏,象“gegu gegu”之声,所以人们按其声起名叫它“咯咕”。 后来方知古书中称其为“子规” “杜鹃”,“子规”已不再用,而“杜鹃”在某些地方却还一直在延用。 (6)斑鸠,土名“野鸽子、咕咕头”它是‘’鸽形目‘’斑鸠属‘’的鸟类,体形较家鸽为小,故被称为鸠。 俺们这一般不知道它是斑鸠,只因其形及叫声似鸽子,故都叫它“野鸽子”。 或因其叫声“咕、咕、咕”的而名“咯咕头” “大咯咕”什么的。 甚至还以为它与布谷鸟是一种呢! 原来它就是诗书中常常写到的“斑鸠”(7)鹞鹰,土名“鹞子”属鹰科鹞亚科。 体细瘦,体羽单色不鲜艳,腿长,尾长,低飞于草甸和沼泽上,觅食鼠、蛇、蛙、小鸟和昆虫。 幼时常在“树倘子尼(树林里)”看到。 属雀鹰,是猛禽的一种,虽然比鹰小,但捕捉技巧可不低。 在捉小鸟时经常会用一招猛然的背朝下而爪向上抓鸟的动作。 这一动作被武术家们发现了,便引出了一招“鹞子翻身! ”的招式。 (8)喜鹊,土语同,土音有‘’喜秋‘’的音儿。 喜鹊在中国可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喜鹊喜欢将巢筑在民宅附近,也喜与人宅近。 喜成双成对或成群活动,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 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有时也吃小蛇。 对玉米、高粱、黄豆、豌豆、小麦等农作物也不反感,爱吃! 常喜3-5只的小群活动,秋冬季节常集成数十只左右的大群。 白天常到农田等开阔地区觅食,傍晚飞至附近高大的树上休息,有时亦见与乌鸦、寒鸦等混群活动。 性机警,觅食时常有一只鸟负责站岗放哨,就算只有两只,也多是轮流着放哨和觅食。 (9)乌鸦,土名“老鸹”乌鸦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可达50厘米左右,远远看去就像家里养的大草鸡哼得! 雌雄相似。 全身黑色,某些部位还具紫蓝色金属光泽。 因全身乌黑,人皆恶之,喻其不祥;叫声也不着人待见,常以“乌鸦嘴”来比喻某些人的口欠。 实为益鸟。 喜欢成群活动。 也不介意和秃鼻乌鸦、小嘴乌鸦等混群活动。 生性机警,常伸颈张望和注意观察四周动静,对持枪的人尤为警惕;离着很远呢就飞走了,还不断的扭头向后张望呢。 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乌鸦的智商是相当的高的。 (10)稚鸡,土名“野鸡”雉鸡,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 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根,尾长而逐渐变尖,中间的比外侧的长得多。 比那母鸡好看多啦! 这就是鸟类的世界,雄的比母的艳丽! 另外在雄鸟跗跖上有个短而锐利的距,那可是在格斗时的进攻武器。 雄鸡的尾羽旧时被用来做装饰品,常见于古装剧辽人的头帽上,曰:稚鸡翎。 (11)嗞了嘿儿,不知学名为何。 此鸟常在田间出现,体形如麻雀,但略大,腿细长点。 通体灰色头背部有黑紫色条羽,尾羽黑紫、长。 性机警,于地上行走时很注意观察四周,尾不停的弹动。 当见有人畜等时,翅亦弹动,似随时飞走。 因其叫声似“嗞了嘿儿! ”而得名。 (12)喔喽,学名未知。 一种地栖禽,应为雀目。 体形如麻雀而略大,毛色亦似,唯深色纹羽更鲜明一些。 常于草(雚)丛中及农田中活动,亦在这些地方挖浅洞为巢产卵,卵形及色彩极似鹌鹑蛋。 叫声好似“喔喽喽! ”,因此得名。 (13)吹地呜,学名未知。 与“喔喽”相似,稍大,善奔走,嘴长。 以草蜢类为食,常把嘴插入虫穴中吹气,将虫吹出而食之。 吹地时发出低沉而波远的‘’呜、呜! ‘’之声,因而得名。 (14)猫头鹰,土名“夜猫子”猫头鹰(也作枭"xiāo",鸮"xiāo")鸮形目。 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似猫,加之双眼大而圆,因此得名为猫头鹰。 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 猫头鹰的 视觉敏锐。 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 和其他的 鸟类不同,猫头鹰的卵是逐个孵化的,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化。 猫头鹰是恒温动物。 猫头鹰的食物以 鼠类为主, 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 属益鸟。 因其叫声诡异、凄凉、阴森,故人皆恶之,谓其不吉,并喻其为鬼恶的化身。 随着人们的认识,也知它为益鸟啦! (15)灰喜鹊,土语同灰喜鹊,属雀形目、鸦科的中型鸟类。 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且细长。 体长约33-40厘米。 嘴、脚黑色,腹部多褐色,背灰色,两翅和尾部灰蓝色,有金属光泽。 尾长,尾端圆,中羽最长,侧羽递减。 栖息于开阔的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居民区。 杂食性,但以昆虫类为主食,也吃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 好成群行动,经常与喜鹊争战领地。 本地人也称其为“灰鹊”或“山鹊”。 (16)八哥,土名同。 八哥通体乌黑色,矛状额羽延长成簇状耸立于嘴基,形如冠状;头顶至后颈、头侧、颊和耳羽呈矛状、绒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其余上体缀有淡紫褐色,两翅与背同色,有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吧绒黑色,嘴乳黄色,脚黄色。 善鸣,亦善学其他鸟鸣及学人声。 被喻为“巧嘴八哥”之称。 (17)其他,还有很多不常见的鸟类,不知学名,但知其土名,现列举一下。 ⒈呱呱鸡(因其呱呱唧,呱呱唧的叫唤得名),⒉黄腹柳雀,体如麻雀,但小的多,体色亦如麻雀,但腹部浅黄(初以为是人染上去的,亦怀疑是偷飞出的),叫声细尖。 常栖于柳树枝叶间。 此名不敢确定,但见过几次,数量不多。 ⒊‘’傻嘎‘’,通体黑色如八哥,尾极短,形体比麻雀大但比八哥略小。 飞速快、如贼,起飞时有‘’嗡儿、嗡儿‘’之声。 土名“傻嘎”不知学名。 本文由雄安文苑创作团队推出,首发于公众号:雄安新区热点,作者:释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雄安新区热点是雄安最具创作活力的自媒体之一,雄安文苑的宗旨是记录雄安发展历程,抒写雄安建设风采,由多位雄安本土作家组成。 欢迎您的关注,期待您的加入。 发布时间:2025-08-02 04:58:36 来源:叶翁网 链接:https://www.yeweng.cn/essay/1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