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易经大智慧:“命”到底是什么?人到底能不能造命? 内容: 命是什么人一生下来就有命。 人只要活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是有命。 那么命是什么? 从字形去看,“命”就是一个口,一个令,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嘴巴里讲出来的令就叫命。 实际上,人都是接受命令的,问题是接受谁的命令,这个比较重要。 有人接受神的命令,那叫教徒。 有人接受自己的命令,因为只要脑袋一动,就会有一个命令给全身,身体就会有行动,这个很科学。 因此,命要看你怎么解释,怎么说我们都同意,因为见仁见智,我们都要尊重。 很多人说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实际上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叫命,所以懂得《易经》以后我们就知道,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人自己可控的,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叫做无可奈何。 孔子的命就是当代不受重用,他很想当官,甚至说只要交给他三年,他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可是没有人用他。 见弃于当时,这是孔子的命。 但是最后孔子也很愉快,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命。 一个人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命,并且已经努力过了,他就问心无愧了。 孔子的命是要给后世人做万世师表,而不是给当代人做治世能臣的。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天》)意思是,如果财富是可以求得的,就算我再不愿意做的事情我都会去做。 孔子是否定命? 不是,他说他会相信,但是不会完全相信,这才是孔子的态度。 《易经》的态度是站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或者站在相信的立场来不相信,因为阴阳是不能够分开的。 凡是说相信命运的,那就是有阳无阴,阴跑到哪里去了? 凡是说不相信命运的,那是有阴无阳,阳到哪里去了? 阴阳同时存在,就是容不得你相信,也容不得你不相信,你去做了就知道了。 做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这辈子是来做乞丐的,也心安理得,这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孔子经常讲“时也,命也”,他一点儿不消极。 人,生逢其时,比你怎么努力都要强;生不逢时,你有再大的才能,只有郁郁而终。 因为没有机会,根本不容许你发挥。 所以命还要跟时配合起来。 你是个创造的命,你所处的时代也要容许你创造才行,否则你是跟自己过不去;你是个很守法,很保守的人,也要看你所处时代是不是很重视规矩,如果不重视规矩,你也是要吃亏的。 学习《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易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任何事物都会同时存在两个方面。 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 其实揭开算命神秘的面纱,都是一种客观规律。 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所潜在的这种共同的客观规律。 实操指南:我们该如何造命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所创造出来的。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认命,一定要造命。 人生的价值就在造命,但是千万记住不要勉强,不要过分,过分的结果是害人害己。 但是如果不及,就是自暴自弃。 过与不及,二者都不是合理点。 所以孔子才提出,最好的途径就是不要管你的命怎么样,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但是他所谓的喜欢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正当的事情你才可以喜欢。 现在很多人说,“只要我喜欢,为什么不可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要在正当的事情里面选择你喜欢的,这个先后次序很重要。 首先是正当,然后才是喜欢。 年轻人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先把社会上正当的东西摆在一起,不正当的根本就不要考虑。 然后从这些正当的选项里面去找喜欢的去做,而不能只考虑赚钱多的。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是选择赚钱多的,这个取向非常有问题。 孔子提出“从吾所好”,我喜欢做的,有乐趣做的,我兢兢业业去做,做到最后证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兴;证明我是失败的,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人生只求四个字,问心无愧。 当你把这些都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到底要不要算命,该不该算命了。 一定要注意,算完命以后,讲的好的方面你相信,不好的方面,你就不相信。 做到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这就是《易经》所讲的趋吉避凶。 发布时间:2025-07-19 04:25:06 来源:叶翁网 链接:https://www.yeweng.cn/essay/12856.html